云南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简介

 

云南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的前身,是创办于1938年的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史地系。抗日战争结束后,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组建的西南联合大学复员北返,师范学院留昆独立建校,定名为国立昆明师范学院,先后设立过史地系、文史系。1950年改名为昆明师范学院,设有文史系。1971年恢复为史地系。1982年设立历史系,招收历史教育本科生。1985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6年获得世界地区史·国别史(东南亚)硕士学位授权点、中国古代史硕士单位授权点。1998年,学校与云南教育学院合并,共同组建了云南师范大学历史系。2000年,历史系与公共管理系组建成立历史与行政学院。2024年,公共管理系划归新成立的管理学院,历史与行政学院更名为历史学院。

学院设有历史学系,开设历史学(师范)、文物与博物馆学两个本科专业,其中历史学(师范)专业于2021年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同年获云南省“优师计划”招生资格。历史系下设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历史文献学与史学史、世界史、文物与博物馆学、历史教师教育六个教研室。拥有中国史一级学科博士点、中国史博士后流动站(省级),中国史一级学科硕士点,课程与教学论(历史方向)二级学科硕士点,学科教学(历史)教育硕士、文物专业硕士学位点。中国史学科入选云南省一流基础学科提升计划。20249月,学院有在校本科生966人,硕士生242人,博士生38人。学院现有中国西南边疆经略与治理现代化省级协同创新中心、云南研究院、云南地方文献研究所、中国边疆学研究中心、西南联大史料编撰研究中心、滇西抗战史研究中心、西南联大研究所等省级和校级研究平台。

历史学院现有在编在岗教职工55人,其中专任教师42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38人,占比为90.84%;教授12人(其中二级教授3人,三级教授1人),占比28.57%,副教授14人,占比33.33%;讲师16人,占比38.10%;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31人。全时引进中国社科院中国边疆研究所编审、二级教授、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李大龙为特聘教授,聘请知名学者李世愉、李治亭、李光荣、吴松弟等为特聘教授、客座教授。师资队伍较强,现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云南省教学名师、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文化名家、青年人才等省级人才14人。

学院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教学与科研、学科建设并重,以科研促进专业和教学质量的提升。近五年来,学院教师承担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在内的国家级科研项目近2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在中华书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在CSSCI来源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权威期刊学术论文10余篇,1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多篇被《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研究成果获得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优秀奖1项,云南省社会科学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学院团队建设呈现出体系化,现有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云南省研究生导师团队、云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等省级团队7个。学院一直重视学术交流工作,近年来,主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10余次,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到学院开展讲座100余人次,师生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80余人次。通过合作共赢促进内涵式发展,学院的社会影响力正在日益扩大。

学院以中国史学科和历史学专业为主要抓手,努力推进学科与专业协调发展。中国史学科坚持强基础、显特色、聚人心,努力打造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国专门史、史学理论与中国史学四个主干学科方向。结合学科发展实际,拟建设边疆研究、西南联大研究、历史地理研究、历史文献学等特色方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通过建设云南研究院和省级协同创新中心,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背景和现实路径,两大学科正在走向良性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