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行政学院党建引领“边境幸福村”全面振兴调研——党建引领篇

发布日期:2023-08-10 浏览量:


在当前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背景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兴调研之风,谋务实之策,找准党建工作与专业建设的最佳结合点,提升党员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更好地发挥党组织在服务中心大局、增进群众民生福祉的作用。717-721日,历史与行政学院党委书记余明九率队前往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磨憨镇,开展党建引领“边境幸福村”全面振兴调研”。

此次活动积极探索“党建+实践”的党建工作路径,充分利用历史与行政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科优势,依托党建发挥专业优势服务国家战略,提高党支部工作的政治站位,提升党员参与的积极性,为解决乡村振兴过程中的问题做出史政贡献。

一、立足党建专业结合,探究思想之根。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党建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与专业建设相辅相成。为了持续推动党的建设与专业建设互融互促,自确定开展此次调研活动以来,学院党委牢牢把握思想建设这一关键。针对此次调研活动的实际情况,以党建引领为关键,以抓好学习教育作为突破口,以支部建在团队为途径,通过五种渠道实现党建引领全面振兴调研。

一是党委谋划。调研活动开始前,由党委主导、党支部配合、教师与学生支部共建,共同确定调研路线,充分发挥学院党委党建引领的主体责任,党委书记作为党建第一责任人,建立健全党委书记、支部书记、党员三级化学习机制,同时对接相关调研目的地部门党政负责人,实现政工结合,延伸党建工作的“触角”,扩大学习教育的覆盖“半径”。二是分层次开展针对性教育。在调研过程中,根据党员年龄结构、文化层次、身份等特点“因材施教”,前往发展程度不同的少数民族村落,创新教育培训载体与方式,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共同见证祖国边疆守护者在国门口岸的坚守力量,感受热火朝天的边民互市进出口贸易发展,党员师生切实感受边境村落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过程中改变与提升,并深刻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要性和现实情境。三是积极探索党员教育常态化机制。利用调研期间每天晚上的分享学习平台,组织教师党员、学生党员、调研地党员交流分享,实现学习教育的常态化制度化,注重研究解决调研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党员真正从思想上受到教育和启发,努力达到提高认识、增进团结、共同进步的目的。四是在入村调研过程中,找准政策制定“卡脖子”的关键点,找出政策落实“硬骨头”的主战场,对问题突出、群众反映强烈的,列入研究的重点课题,培养研究生党员在党的旗帜引领下,以提高科研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发挥其专业优势,助力磨憨管委会提高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等方面的政策实效,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实践能力的研究生党员。五是组织支部党员瞻仰尚勇烈士陵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讲述边境军民的红色历史,传承革命精神,激活党员红色基因,传承红色血脉,提升党员思想站位,培养研究生党员的时代责任感。

二、着眼新形势新任务,寻找问题之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在调研过程中,坚持党建与专业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的“四同工作法”,将党建工作作为推动业务工作的重要动力,将专业工作作为促进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绘就党建工作与专业建设的“同心圆”,实现党建和业务的联动推进,良性互促,将党支部目标与团队建设目标进行合并融合,互相印证,同步评价。

学院党委在调研过程中实现全过程调研,多形式调研,大范围覆盖的调研格局。一是全过程调研。在调研前,会同教工第二党支部在主题党日、支委会、支部大会展开热烈讨论,制定了《关于磨憨镇党建引领“边境幸福村”全面振兴调研实施方案》;明确重点课题与重点任务,采用广泛征集找“题”,集体研究筛“题”,自行申报选“题”,统筹协调定“题”,形成了《村民调查问卷》、《新乡贤参与乡村振兴效果评价调查问卷》,以专业特色和基础资源为依托,发挥教师党员的知识储备和专业特长,创造性地发挥教师党员主观能动性和他们的“领头雁”效应;以党建工作激发党员教师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他们在专业学术上有建树,在创先争优上有热情,在教学引导学生上有干劲,实现党建教学学术相互促进。二是多形式调研。立足摸实情、寻实招、求实效,通过实地看、座谈听、个别谈、集体议,依托党委支持,多单位多部门“集中探讨”,多角度多领域“协同分析”,先后组织开展各类调研活动,形成高质量专题调研报告3篇,坚持把党的建设融入到日常调研工作中去,建立“党建+”工作模式;通过采访驻村工作队、勐腊县委统战部、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管委会、磨憨镇政府等党员先锋岗位部门负责人,把党建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调研的中心工作有效统一起来,引领党员深入一线,以党建“软实力”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三是大范围覆盖。人员上阵齐参与,以教工第二党支部教师党员为主体,党委书记带头,用大调研倒逼大学习,课题上实现全覆盖,紧扣二十大主题教育“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的核心目的,丰富研究生学术研究及毕业论文选题空间,为“边境幸福村”建设建言献策。

        

三、注重抓转化抓实效,形成发展之策。

党建引领“边境幸福村”全面振兴调研活动开展过程中,始终在求实效上下功夫,把调研成果转化为产学研结合的具体举措,转化为解决问题的思路办法,以大调研推动大落实、促进党建成果转化。

一是及时转化调研成果。将调研的过程作为发现问题的过程,建立问题反馈机制,及时搜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建立深入研究机制,指导研究生论文选题与课题研究。二是建章立制固化成果。对各调研组的调研报告进行认真分析,针对普遍性问题或者可复制的经验,通过建章立制固化下来,进一步完善党建引领在调研过程中承担的作用体系,对不同村落间的个性问题和特色做法,进行总结汇总,相互交流借鉴。三是长远规划深化成果。党建引领“边境幸福村”全面振兴调研活动共收集回收有效问卷168份,深入访谈对象18位,根据调研数据、访谈情况形成了磨憨边境幸福村全面振兴情况调研咨询报告,与学校、社会共享乡村振兴、兴边富民的实践经验和探索路径。四是建立党建+社会服务”融合路径,全覆盖地将党建引领工作融入教职员工、全体学生、边境政府等各个层面和领域,实现党建工作对管理及服务对象的全面引领,形成了“党建切入、先锋引领,建立基地、持续深耕,党建实践、振兴乡村”的“党建助推乡村振兴”典型经验,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师大史政力量。五是建立学生实习实践基地、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基地。围绕学院事业发展需要、结合专业优势和资源,创新并丰富活动载体,实现长效化合作机制,助力产学研融合与专业发展。六是建立教师支部与学生支部共建机制。发挥教职员工尤其是党员专任教师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主导和引领作用,以党建活动为依托和引领,开展师生支部的协作共建,从而实现教师支部和学生支部组织生活上的互动和专业资源上的共建共享。

此次云南师范大学历史与行政学院党建引领“边境幸福村”全面振兴调研,是学院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要行动,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学院党委积极探索党建工作与教学实践融合共建路径的大胆探索,是带动促进学院整体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深入推进的有效手段。

未来,历史与行政学院党委将引导广大师生“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以青春“小我”书写强国“大我”。

(历史与行政学院 供稿)